摘要:在卫生系统的各项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使安全生产意识贯穿到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当中,这样才能够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要强化安全生产整体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单纯是每位领导者的责任,还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工种,每个岗位,真正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都做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1、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必须坚持积极主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做到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做好预防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内容。安全生产要做到常抓不懈,提高主动性,消除被动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1.1 安全生产重在宣传教育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民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已不单纯只是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个别问题,而是一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根本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要把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注重安全”作为
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经济和文化主题。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俗话说: “思想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从讲政治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卫生系统各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之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只有不断增强和提高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不断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进而为实现安全生产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1.2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有章可循是管理的基础,制度的完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 这就要求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注重制度的贯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因此每一名职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违章违纪早晚会铸成大错。有制度不严格执行,或者执行不了会导致问题更多。要制订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大力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章不究”的行为,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2、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必须抓重点
2.1 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预防为主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思想,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具体地说,就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互动,为预防安全事故打造良好的“习惯的力量”;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三同时”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等等,依靠法制的力量促进安全事故防范;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健全和完善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投入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投入水平,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2.2 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把健全和深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每个单位的中心工作来抓,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把责任制作为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责任目标要明确、要量化,要形成较强的压力和约束。
2.3 不断完善卫生系统各单位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要进一步依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制。企业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抓好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和隐患整改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3、预防事故应建章立制
贯彻预防为主需要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安全的工种、工艺、设施设备、材料和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废弛,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因此,建立规章制度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对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问题,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4、预防工作要发动和依靠群众
许多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不管多么细微、隐蔽,往往是群众首先发现。制定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要经过基层群众来实践,否则就将会落空。
4.1 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局面 每年至少一次对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教育和培训。把预防工作的任务、要求,方法及法律法规及时传达和教给群众,使安全生产的意图转变成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提高广大职工预防事故的行为和能力,形成“人人重视安全工作,人人都做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4.2 建立信息网络渠道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广泛而灵敏的安全信息网络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及时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整改。
4.3 建立严明奖惩制度 分析一些单位预防工作不落实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对安全事故没有压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通过建立事故预防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实行工作“一票否决”,把预防工作的好坏与各级领导的升迁挂钩,对预防工作尽职尽责,成绩突出者要奖励,对工作失职,造成事故者要处理,以此激励干群,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进而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