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车间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传播与反馈安全信息动态的“中转站”,要使“中转站”正常运行,保证政令畅通,将上述安全内容“不贪污”、“不切流”、“不变味”和不遗漏地认真贯彻下去,并狠抓落实,以达到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安全目标下级保上级的目的,使车间安全管理走向良性循环。那么,用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来强化车间安全管理,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去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
1、车间级领导要正确理解党的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八字是一个整体,在工作中不能分开讲,也不能分开理解,安全第一是搞好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预防为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有力措施和有效手段。如果只讲安全第一,不讲预防为主,会产生安全工作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如果不讲安全第一,专讲预防为主,也是没有多大作用或收不到多大效果的,就像让一位没有思想准备或没有某方面意识的同志去做某件事情,肯定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目前,是安全第一讲得多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发生的事故也多预防为主做得少安全“三同时”执行不严,安措经费不足等,这也是安全生产严竣局面一直难于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理解党的安全生产“又字方针”尤其重要,是对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车间级领导,他们是企业安全生产前线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按方针的要求实实在在抓好安全工作落实。

2、选好一个安全员。车间安全员是车间领导管好安全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车间安全管理的直接组织和指挥者。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在车间贯彻落实的好坏与车间安全员素质有直接关系。选好一个车间安全员对搞好车间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车间安全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自己愿意从事安全工作,对本车间工作性质较为熟悉,且有一定的权威性,身体要好,要能跑跑现场敢讲对“三违”现象敢讲会写对安全工作中好人好事、好做法会总结动脑对怎样搞好安全工作会想办法、出主意,作风正派,办事公正,有一定组织能力。
3、制定和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网络。制定和健全车间安全规章制度,使车间安全管理有章可循。首先是制定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车间各自的安全职责,使安全生产人尽其职,各负其责。建立车间安全网络,做到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安全政令下达执行畅通无阻,直至传达到每位员工。
4、定期组织好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排除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和执行规章制度等情况的有效手段。在安全检查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改变传统的检查方法,想到什么检查什么,看到什么讲什么,检查的结果随着参检人员不同,结果无可比性,检查的内容易遗漏。因此,安全检查首先要制定安全检查表,检查前组织参检人员学习安全检查表,统一思想,对照检查表一项一项检查,这样检查内容不会遗漏,检查质量会得到提高。安全检查既要检查显性隐患,还要检查隐性隐患,因为隐性隐患危害性更大。
5、抓好安全技能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应以安全技能培训为主,重点解决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怎样操作最安全,要掌握操作要令,过去操作岗位上发生过什么事故,其原因是什么遇到什么状态应怎样处理等,这些内容的教育都是车间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员工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一些血的教训只有通过再次流血来换取,这是安全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因此,车间必须抓好安全技能培训。
6、建立好车间的安全台帐和安全档案。安全台帐包括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事故台帐等内容,是车间安全管理内容的具体记载,能反映出车间安全管理水平,能反映出车间安全管理做了什么工作存在什么不足安全档案是安全管理的历史,是安全教育的宝贵资料,是车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千万不能浪费和流失。
7、对事故发生要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办理。哪怕是微伤事故或险肇事故,一定要将事故苗子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8、加强安全信息交流和收集工作,及时总结和评比。通过交流、收集为我所用,并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更好、更新、更科学的车间安全管理模式,试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补充完善,使车间管理模式更完善、更具有操作性。对模式运行好的班组要表彰,较差的班组要找原因并帮助解决,这样才能达到同步前进。
总之,车间的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把车间安全工作搞好了,企业安全工作才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