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今天 ,安全生产领域也同样受到侵蚀。
如安全生产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安全检查 ,常常是人车未动 ,电话先行,被检查单位早早得到通知;有的走马观花 ,身人心不入 ;有 的只把眼光停 留在 “本本”上 ,还有 的对 安全 要求不懂不会 ,看不出问题和隐患 ,起不 到应有的检查效果。 少数基层单位和企业专门为检查打起了“基础”,上级要听汇报,就把做没做的工作都拢进来,加班加点,在文字材料上“精雕细刻”,汇报得头头是道 ;上级要查看记录,连夜加班补登记 ;上级要检查现场,就挑出好的企业,早早地通知做好了准备,“应付”检查组。有的甚至编造数字,瞒报事故,不一而足。 检查工作结束后,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过滤”“包装”,或者刀砍斧削,或者添枝加叶,或者“贪污”截留。 结果,原汁原味的“汁”被倒了,“味”给调了。 这些变了“味”的意见 ,不仅对生产经营单位、各级政府的决策毫无帮助,而且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 这些问题的存 在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危害了安全生产工作 。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安全检查应该说是领导和安全监管部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是,如果一味刻意追求,重表面而不得实际,就必然演变为一种形式主义,成为一种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有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安全检查要实打实,更要防假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