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潜在的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直接构成威胁,只有消除隐患,才能杜绝事故发生。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才能防范事故,才能把十七大“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一、隐患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隐患的解释是,隐患是潜藏着的祸害,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把事故隐患定义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危害性、突发性、因果性、重复性、连续性、时段性、季节性等特点。说其隐蔽性,是因为它不易被发现,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说其危害性,是因为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
祸首,一个小小的隐患往往会引发巨大的灾害,无数血与泪的历史教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说其突发性,是因为隐患稍不留意,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突然发生。
说其因果性,是因为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其重复性,是因为事故隐患治理过后,并不等于隐患从此销声匿迹,永不发生了,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甚至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发生与历史,惊人相似的隐患或事故。
说其连续性,是因为一种隐患会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会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说其时段性,是因为隐患从发现到消除有一段时间,如果在发现隐患的第一时间内就积极作为,立即排除,便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反之,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在初期治理隐患,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说其季节性,是因为某些隐患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点,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气温高、雷雨多、食物易腐烂等情况,必然会带来人员中暑、食物中毒、触电、洪涝、雷击等事故隐患,而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干燥,又会产生火灾、冻伤、煤气中毒等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意义:
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形成的前奏和征兆。海因里希通过对55万件事故的统计研究,提出了1:29:300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理论,即一起重大的生产事故背后必有29起轻伤事故、300起事故苗子,一个事故苗子背后又隐藏着上千个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就是要移去其中的一颗骨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发生。因此,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1、隐患治理是践行“安全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七大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就是要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遏制事故发生,实现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就必须从隐患治理抓起。因为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又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隐患不除,事故难绝。只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发展,社会也才能稳定和谐。
2、隐患治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明确了安全生产在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首要地位;“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由事后的查处转到事前的防范,要把事故消灭在隐患阶段;贯彻“综合治理”表明了安全生产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长治久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法》第56条明确规定: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工作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也都有明确的规定。
3、隐患治理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稳趋好。但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安全生产的基础薄弱,隐患仍大量存在,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已经排查出来的隐患,尚未得到治理;已经治理的隐患由于工作不够彻底,还可能出现反复;新的隐患还在不断滋生,随时可能酿成事故。所以,只有彻底治理隐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好转。
三、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我们要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明确责任,加大整治力度,通过回头查、反复抓、抓反复,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排查治理工作贯穿整个安全工作始终。
隐患是客观存在的,旧的隐患治理了,还可能产生新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涵义,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松懈、疲劳厌战情绪,要消除“隐患排查年年搞”、“炒冷饭”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持之以恒抓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隐患排查工作做细、做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与Et常的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落实,使之始终贯穿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从而达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的预期目标。
2、加强宣传,全员参与,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良好氛围。
生产现场存在什么隐患,现场操作人员最清楚,所以,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局域网等媒体作用,加大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职工深刻认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励和发动职工全员参与,结合岗位实际,从身边查起,从小的事故隐患查起,认真检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放过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工作场所、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台生产设备,营造“从身边做起,人人查隐患”的良好氛围。我公司的做法: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把原来一个部门抓隐患排查治理,变成全厂职工共同参与,每个人查找身边的隐患,结合安全技术小革新的活动,鼓励发动职工对查出的隐患自己攻关革新,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到目前为止,已有23项安全技术革新项目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然后要明确事故隐患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责任和工作程序,认真排查,加强监管,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公司的做法:我们明确各部门一把手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以部门为单位,分部门、工段、班组三个层次开展隐患的自查自纠。对于排查出的问题,每月15日前书面上报安保处,安保处对各部门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整理汇总。对排查发现的一般性事故隐患,当场责令整改,整改结束后,安保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督查验收,确保隐患的真正消除。对排查发现的严重的事故隐患,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我们采取挂号督办方式,一项一项落实整改责任人、方案、资金、时间以及监控和应急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加强全过程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2008年我公司共查出隐患904项,其中4项重点督办,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4、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能孤立开展,要与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对查出的隐患要措施到位、整改到位,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我公司的做法:一是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相结合。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这条主线,使日常监查和隐患治理相互促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二是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我们正确处理好隐患排查治理与重点专项整治的关系,抓住主题,突出重点,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在短期内取得实效,通过专项整治,提升总体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我们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际上就是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安全整治、隐患排查、达标升级、持续改进的活动,通过对企业深度的隐患排查,整改大量的安全隐患,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5、认真总结,巩固成绩,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分阶段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和评估行动成效,对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要组织交流和学习推广,对不足的地方要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杜绝新隐患出现,确保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向深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综上所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