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成本的构成
安全成本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的资金投人所构成,按照投资形式的不同,它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生产装置本质安全投资
生产装置指直接制造预定产品的工艺装备和构建筑物。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指不仅要具有制造合格产品的技术工艺性能,而且不会由于生产装置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导致生产过程的中断及人员和财产的损害,即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例如,易燃易爆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所具备的防火、防爆性能,工艺过程的安全联锁装置,压力容器的安全余量,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等。
安全防护装置的投资
所谓安全防护装置,指即使没有这些装置,也不会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生产,只是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有害的物理绒化学因素造成职业危害,或者引起其他事故损失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对各种辐射源的安全屏蔽、剧毒工作介质的隔离操作戴自动拭,制系统、粉状物料生产中的除尘回收装置、可燃物料仓储中的自动消防系统,各种化学事故的救援系统等。
安全维护费用
指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维修、检验、测试费用,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定期检测费用、各种危险剪有害介质的监测费用等。
个体防护费用
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按国家规定标准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服装、防尘防毒用具、特种行业使用的安全用具等。
安全管理费用
安全管理是经营单位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教育,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安全检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建立安全档案台账,以及为此所配备的设备等。
安全科研任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营单位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恢复性固定资产投资
当发生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损坏时,必须进行修复EA更新,以恢复简单再生产的进行。这部分投人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安全投人的一部分。
职止保护费用
对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性体检、开展劳动卫生评价,实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为已发生的职业损害和职业病患者给予治疗等.
以上各项费用支出,构成了经营单位安全总成本,其具体数额及各自所占的比重,则依生产性质和经营单位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其资金来源,分别从基本建设投资、经营单位更新改造资金、大修费、管理费、经营单位科研开发基金、医疗福利基金等项下支出,并最终形成经营单位生产总成本的一部分。
安全效益分析
从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有投人就要有产出。但安全投人,却没有直观的效益。这是因为,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不能直接制造出产品,而只是一种保障生产过程正常运行的手段。因此,安全成本作为生产总成本的一部分,其创造的效益也就包含在企业的生产效益之中。这是安全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正效益与负效益两个方面。
安全的正效益
安全的正效益,体现为使生产效益得到稳定提高的部分。当我们将影响企业效益的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而把安全作为变量来分析时,就不难看出安全对提高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生产得到安全保障时,生产过程就正常,从而获得良好的效益。如果事故频发,则生产中断,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如一个年产18万吨的合成氨装置,每发生一次故障,从停车到开车,直接经济损失为15万元左右,若加上停车期间的产量损失,效益将大受影响。
其次,在安全条件下,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得到了保障,这对从业人员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一些安全防护装置,不仅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而且还可通过回收物料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即所谓副产品经济效益。
安全的负效盖
安全的负效益,指从企业获得的效益中扣除的事故损失部分。一旦发生事故,无疑会直接增加生产总成本,导致利润的减少。因其在数值上表现为负数,故称为安全负效益。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安全状况好,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为增加安全投入提供资金条件,使安全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投人不足,事故多发。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执法检查,实行e法治理原则,使安全生产成为经营者的依法自主管理行为。
2.对新、改、扩建生产性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不留新的隐患。
3.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和企业的经营者,要切实纠正重生产、轻安全,重扩建、轻维护的倾向,合理安排使用自有资金,增加安全投人,解决现时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4.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实行特殊政策,帮助老企业和高危行业解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的资金问题,以维护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