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参加了安徽空管分局在安徽行政学院举办的管理干部培训班,先后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绩效管理、隐私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与我们日常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其中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对笔者的触动更大,启迪笔者去思考:我们的安全文化是什么?如何建设我们的安全文化?如何发挥安全文化的力量去推动空管安全保障?即如何构建安全文化,向文化要安全?下面是笔者将企业文化与空管安全保障工作相结合的一点思考。
一、何为安全文化
安徽空管分局是空管安全保障单位,一切以空管安全保障为宗旨(注:这并不否认“服务和正点”的工作要求),即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由此我们的安全文化应该是一切从保障飞行安全的角度出发,从外到里分别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一在外部的物质层面:体现在分局办公楼的设计和建设、环境的营造、宣传栏布置、工作设备的安装、着装的要求等有形物质方面;其二在中间的组织和制度层面:分局内部组织架构的改变或职能的调整。组织架构的改变包括组织增设、撤销、合并、拆分,组织职能的调整主要是增加或减少职能;分局各项制度包括制度的制定、改进、完善和取消以及工作流程的建立、优化和完善等等;其三在内部的精神层面,也是最核心的层面:分局的远景、使命、宗旨、价值观、信念、目标和行动等方面。总之,分局的安全文化就是“文化为体、安全为用、体用交融”。
二、安全文化的作用
“文化”简而言之是“以文化之”,主要是营造氛围、传递价值、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潜移默化,合乎于目的。在国际上,教堂文化、麦当劳文化和孔子学院文化等等都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力作用,传递着价值,改变着观念、引导着行为和主导着潮流。那么我们的安全文化就是从保障空管安全的物质层面、组织和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出发,精心设计、广泛传播、春风化雨、渗透人心,传递安全理念、明确安全目标、引领职工思想、规范职工行为,最终实现持续性保障飞行安全的目标。总之,分局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以文化为载体,实现安全目标”。
三、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
文化是个中性词,不是所有文化都是先进的、都是文明的、都是高尚的,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反面一样,也存在着落后文化、愚昧文化、低俗文化等等,这些负面文化同样会悄无声息的侵蚀着相应的群体,改变着群体的观念,引导着群体的行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安全理念出现了偏差、如果我们的安全制度出现了偏离、如果我们的安全思路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这个群体整体的方向将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行驶,空管安全的保障就难以持续。所以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全文化,而且要建设正面的安全文化、积极的安全文化和先进安全文化。总之,积极的安全文化就是“坚持正思维、传递正能量”。
四、如何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
积极的安全文化的构建应该紧密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个理念,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抓住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积极吸收外部文化的精华,这样通过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倡导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融入员工内心世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推动分局持续性保障飞行安全。
(一)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由管理者主导、全员参与的结果。在积极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各级管理者将发挥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分局高层管理者在安全理念的提出、价值观的确定和战略的制定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层管理者在制度的制定、安全理念的落实和战略的执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管理者更侧重于执行。各级管理者通过本身的管理活动营造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乐观的文化氛围,让全体人员感受这种文化、享受这种文化和参与这种文化,并且在潜意识和心灵的深处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约束,成为一种不要提醒的自觉,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由此这种积极的安全文化形成整体氛围、传递价值观念、提升队伍素质、规范员工行为、实现安全目标。
(二)抓住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
1.在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上,安全保障是一条主轴线。在办公场所的规划、设计、建造、装修方面,尤其业务楼的建设方面需要这样。在办公设备的配备、安放等方面也需要精心考虑,体现从安全保障出发的特性。如今年区域、进近和塔台都更换了座椅,这种座椅透气、可以升降、旋转,可以调整靠背的高度,管制员长时间坐着指挥飞机非常容易疲劳,又无法离开座位,这种座椅非常有利于管制员舒缓疲劳,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在购买这种座椅时还专门挑选了黑色和橘黄色,橘黄色专门供见习管制员使用,并且只能是见习管制员使用,即使空着其他人也不能使用,这样对于管理者而言,到了管制大厅一眼就发现谁是见习管制员,对其他管制员而言,需要对见习管制员更多的保护,对见习管制员而言,这本身是一种暗示,需要努力地实习。这样对见习管制员的重视和保护,安全的价值、理念和措施就这样无声无息植入到每个管制员的心中,这就是物质安全文化。
2.在安全文化的组织和制度层面上,安全保障贯穿于始终。为了适应安全保障的需求,按照“组织跟进战略”思路,组织的调整有时是必须的,大规模的调整~如2010年的“三定”,日常工作存在着这种需要,如部门职能的调整,科技项目管理从计划基建部划到综合业务部,班组建设从工会调整到人力资源部,进近管制室的成立,区域、进近扇区的增设,塔台地面席的开设,这些都是组织安全文化发展的表现。分局制度安全文化这些年来一直在前行,从早期的QC、QMS、SMS到现在的QSMS,这些一直在推动着整体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组织或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安全保障贯穿于始终,同时促使组织和制度更好地适应飞行流量的变化,并为保障飞行安全服务,所以这些变化和发展相对于安全保障而言,必须具有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为此组织和制度的创新将是我们不二的选择,这需要我们全体人员倾注大量的心血对“组织的职能、制度的效能”进行反思。
3.在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安全保障是我们的统领。在分局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安全保障是分局的远景、使命、宗旨、价值观和目标统领,这种精神统领一旦确立,它必将通过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员工的信念和目标,外化为职工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一种不要别人提醒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自主状态的操作习惯,成为一种忘我状态的工作精神,是一种自来水式的主动行为模式,而不是挤牙膏式、算盘珠式的被动行为模式。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干部职工,他们是分局的希望,是分局的脊梁,是分局的精神。当然这也需要制度和机制的引导和激励,如当前正在推进的绩效管理在这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积极吸收外部文化的精华
文化建设需要吸收外部营养,它是创新的源泉,它是繁荣的基础,它是生命力所在,国家、社会或企业文化都是这样,如我国的佛教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都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结果,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作为我们的企业安全文化吸收外部文化,可以是外国的或国内的;可以是古代的或当代的;可以是行业外的或行业内的等等,哪怕是一种理念、一个观点、一件事、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给我们以借鉴、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激励,来丰富我们的企业安全文化,这是安全文化的源泉,这是安全文化的基座,这也是安全文化的底蕴。如我们区域管制室协调席位上方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言,引导管制员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处理业务问题,避免纷争,将这种理念转换为一种自觉的安全观念、思维、行为和模式。安全文化建设要吸收外部营养,这需要我们持续学习、终生学习,通晓古今之事,博采百家之长,借川它山之石,继承与发展并重,才能不断丰富分局的安全文化。如前期分局到厦门进行考察,这次利用行政学院的教学资源进行培训,都是这方而的具体体现。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安全软实力的建设,是一种安全氛困的营造,是一种安全思路的拓展。它需要我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化有更深、更远的理解和感悟,它猫要我们对当前和未来安全工作有更多、更细的观察和思考。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安全潜力储备的过程,就是夯实安全寨础的过程,也是我们向文化要安全的过程,积极而厚重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