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不少企业在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人的安全化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有50%~85%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在一些高危行业,例如煤矿、非煤矿山等管理缺陷引发的事故更高达90%。人的行为受政治、经济、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精神状态、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此外,人的不安全行为比物的不安全状态更难预测,更难控制,因此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在安全生产培训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人来控制自己的不安全行为,甚至是强迫人改变不安全的行为习惯,实现人的状态的本质安全即自觉的安全行为,做到人所期望的安全行为表现,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从安全生产培训实际来看,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整个培训的核心,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这个过程也是学员精神状态最兴奋、积极性最高、理解力最好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运用各种教法,适时进行沟通,恰到好处地引导,声情并茂地讲解,展示图片实物等为学员提供更形象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员主动投入到教师和学员共同所营造的思想碰撞中,加深记忆,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