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对安全的要求仅次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从事自己的工作,安全是人所共往的一种状态。因此,安全生产培训是人对基本需求的一种满足,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然而安全生产培训的实际情况远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培训人员层次结构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使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面临很多困难。上述问题培训机构短期内难以解决,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教学过程中。所以,作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需求调研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需求调研是灵活编制教学计划,实现人性化教学的第一步。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培训机构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一周的现场调研”,正是出于此目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可结合本行业现状和专业特点等开展安全培训需求的问卷调研,从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或从业人员对于安全培训的期望,正式授课前要给授课教师足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1)教师可结合本行业现状和专业特点等开展安全培训需求的问卷调研,从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或从业人员对于安全培训的期望,正式授课前要给授课教师足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2)教师应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观摩,在现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这种调研不仅可以当场纠正、指出生产过程中的隐患,也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安全培训需求调研。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应坚持“外圆内方”。“内方”即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必须严守规定,如安全生产培训规定中对学时、内容、教师等的要求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外圆”就是要坚持充分尊重学员在安全培训中的主体性原则,依据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有的放矢,从学员的从业情况、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寻找共性,制定教学计划。这是“人性化”教学的第二步。
3、教学方法体现人性化
1)用事实说话,强调责任。教师应从社会、家庭、个人着手,分析安全培训的意义,以大量的正面事实为证,阐述学好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重要意义;适时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责任条款,以反面事实为证,说明安全事故害人害己的后果。正反说理,使学员明白作为一名安全生产工作者,于理于利于责都是分内之事,定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中,一般性知识应结合日常工作;新的知识应结合未来情景;复杂的知识和难点应采用分组讨论,利用小组学习效应,引导学员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并适宜安排技术操练、案例分析和辩论研讨等,讲课人员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示范操作、学员讲授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员自强的个性得到发挥,并适时地置疑设难,让学员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自律的探究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最大限度展现他们的日常经验和学习成果。
3)保持耐心,循序渐进。在培训中,适当对新员工、年龄大的学员开小灶,新员工主要侧重技术和法规,年龄大的侧重重点知识的分析,并给他们布置专门课后作业,力求在课前、课堂、课后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