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文面
有的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把安全法规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当成摆设,管理层安全意识淡薄,轻视安全培训工作,安全投入上往往是“效益好的时候不想干,效益差的时候没钱干”,不肯为安全培训花时、花钱开展培训、培训敷衍了事,不能够严肃、规范地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依法开展安全培训认训不足,日常安全培训工作开展不认真,应付检查的成分偏大。基层管理干部对班组安全活动重视程度和督导力不够,风险识别防护措施等未培训到人,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制度传达,没有真正地 与生产现场环节有效结合起来,起不到提高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的作用,造成员工只有模糊的安全意识或根本没有安全的观念,导致判断错误。
2、员工方面
通过事故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各类事故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以及“三违”现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员工安全意识模糊,安全技能掌握不到位,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生产环节存在的“低老坏”问题视而不见,或认为以前也这样也没出过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淡薄。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员工宁愿多干点活也不愿坐下来专心学习,即使参加培训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获得安全资格证书,学习态度敷衍,无法达到通过培训提高自身安全能力的目的。
3、教育模式方面
安全培训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而不同的方式方法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在不少企业各级领导对安全培训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培训效果不理想,违章现象仍屡禁不止。传统的安全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员工始终处于被教育的状态,安全培训形成一种枯燥的说教,员工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听,长此以往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安全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生产设备、工艺的不断更新,作业岗位越来越细化,安全技术要求不断变化,培训人员理论或现场经验不足,对国家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不能针对企业生产特点而对枯燥的条文进行生动地讲解和释义。教育培训不认真履行,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考试不认真,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安全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