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可见,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
1、有利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工矿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从本质发全的角度上讲,这些因素都与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密切关系,若要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就必须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既是前提也基础。
2、有利落实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落实防治结合,推进人本管理,实行全员管理,完善制度措施,削除事故隐患,提倡科学发展,确保持续改进。企业各级领导应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企业安全防护,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做到全员参与,消防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增强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有利于实现生产系统本质安全
工矿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性质,即主动性与超前性。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安全事故 的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变被动的事故处理为主动的预防和评价,通过安全事故模型的建立,对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找出各种潜在的隐患问题,并通过安全管理将之消灭在萌芽当中,从而为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有利于提高工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只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和处罚力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而是应该尽力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的同步提高,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