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都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了,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面对安监员的执法检查,一企业负责人疑惑地说。
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料、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但现阶段,一些企业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企业不参与创建工作,全权交由中介机构完成;二是企业加然参与了创建工作,但未能与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相衔接;三是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后续的工作未能及时跟上。这三个问题直接造成了监管人员在进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时,企业负责人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一是现阶段中介机构一味追求标准化的达标率,将本该企业自主创建的工作一并包办,造成了企业对标准化一无所知;二是负责人对标准化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取得标准化证书就代表一张“免检牌”,通过评审后就不存在隐患了;三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较低,将标准化创建等同于花钱买平安,认为花了钱就没事了。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免检牌”。如何让这些企业真正实现创建安全标准化的目的?
一是加舆论宣传。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通过抓宣传、造声势,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加营造安全生产舆论氛围,凝聚弘扬安全发展理念、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共识,为防范遏制事故筑牢思想基础;二是严格执法检查。以“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为抓手,排查梳理辖区内各行业企业及“厂中厂”现场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对象,纳入重点监管执法范围,集中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加强对各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监督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深度融合,以“零容忍”的态度,提升安全法治水平,提升执法监督水平;三是提升中介机构素质。目前,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繁多,素质参差不齐,政府应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准入门槛,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也应诚信经营,遵循规则,遵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水平,树立自身良好职业形象。
(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