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进步,生产在发展。然而,正象人们发明核电站却又可能发生核泄漏事故一样,科技越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环境的“本质安全”越受到威胁。人类当然不能因噎废食。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加速安全科技的现代化,而安全技术的信息化,人才使用的流动化则是实现安全工作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我国安技人才管理方面的现状,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大量的乡镇企业、小集体,乃至私营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缺乏,安全技术力量薄弱,安全设施十分简陋,安全生产上的一些技术难题,仅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往往无法解决。
其次,我国目前安技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都分散在各自的单位,各自效力于一个单位或一小块地盘,人员缺乏,“用时无人”,“学非所用”现象比较普遍。安全技术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人机工程学、机械力学、人文心理学、哲学、数学、预测学等。解决安全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需众多的学识渊博的专门人才。如某建筑公司一台塔吊发生了因主肢变形弯折而突然倒塌的重大事故。在事故分析中,除了要邀请安全方面的专家外,还必须有机械、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专家参加。需要对现场认真勘察、调查、取证,还需进行模拟、物理性能试验,材质化学性能分析等等,才能对事故的性质、直接原因等作出正确的结论。而所有这些专家、专业人员,他们各自一般都只是在l—2项专业上造诣较深,只能解决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某些疑难问题,通才、全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显然,那种完全由单位“供养”,仅服务于一个单位(或一小块地盘)的办法,既浪费和埋没人才,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这种单一的人才管理模式必须改变,走“分统结合”的道路。可由各地先建立”“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以安全技术为轴心,将有关的专家、教授、学者调查清楚,并将其信息分门别类地收集“统起来”。如起重、电力、机械、爆破、汞毒、化工、压力容器、建筑结构、劳动保护,乃至精神、心理、卫生、保健等等方面的专家,咨询公司可与其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将他们所在的地区、部门、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一一收集输入电脑贮存起来,随时同他们保持联系,掌握其最新动态,以便于随时为用户(各单位、企业)提供服务。
助理工程师建立咨询公司的主要作用有:
1、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由于安全技术涉及范围广,一个企业不可能集中全部精英。而安全技术咨询公司的设立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在安全生产、安全技术上需要解决某个方面的难题时,只要找上安全技术咨询公司,他们可随时为企业服务,疑难问题就可及时得到解决。
2、有利于促进科技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科技(安技)人员过去仅为本单位或小片区服务,凭肚里的“墨水”似乎不成问题,甚至还游刃有余。今天,你被咨询公司贮存上了电脑并推向了社会,则是“骡”是“马”,随时都有被请出来道道、亮亮相的可能。如果自觉还有哪些地方不够踏实,岂能不赶快“充实、充实”!而对于大多数未被咨询公司输入电脑的一般科技、安技人员来讲,更是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试想,你单位找咨询公司的频率,不正是本单位科技人员的差距吗?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学海无涯,单位的实际需要,不正是我们学习,提高的首选目标吗?
3、可大大提高人才的利用率
如前所述,科技人员服务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自身专业知识很难满负荷地得到应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多有存在,一些“饱学之士”并没有机会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才能被闭置了起来。这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人才的浪费。有了咨询公司立意向社会推荐人才,就使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可谓”天高任乌飞,海阔凭鱼跃”。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我们安全工作形成了巨大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的安全工作要跟上现代科技发展潮流,跟上现代化大生产的步伐,就必须锐意改革,以适应发展了的新形势。笔者认为,由“安全技术咨询公司”将各类人才“统”起来,为安全工作服务的办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也包括一些大企业)安技力量不足的矛盾。当然,由于是初步探讨,有些问题,如人员“统”到哪一级(类)合适,还有报酬问题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有些也只能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提高。
坚冰已打破,目标已明确。改革的年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企业的发展着想,认真建立起“安全技术咨询”系统网络,紧紧围绕“三个有利于”,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勇往向前,大胆探索,我们的安全工作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