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等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在理解生产力范畴时,人们通常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把科学技术看作生产力中的“智力要素”。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理解为“一般生产力”,而从“一般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要经过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的中介或者说科学技术知识向生产力实体性要素中渗透。渗透途径主要包括把科学技术知识物化到劳动资料上,改变生产资料的性质和水平把科学技术知识物化到劳动对象中,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和范围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强化提高劳动者的智力和技能。比较这三条途径不难发现,最主要的还是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惟有如此,才能将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实践物化到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中去而培训是保证科学技术与与劳动者结合的手段因此生产力是不仅包含三个实体性要素和科学技术这一智力要素而且包含培训这一灵魂性要素。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生产力=培训×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培训×(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培训是先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
1、培训是科学技术发挥智力要素的摇篮和中介
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先后经历过4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是脱离动物界,进入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熟食时代,开始走向原始公社;
第二次是进入以田园化劳动为主的定居生活时代,开始走向农业文明社会;
第三次是进入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和现代文明;
第四次是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向未来文明进军;
第二次是进入以田园化劳动为主的定居生活时代,开始走向农业文明社会;
第三次是进入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和现代文明;
第四次是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向未来文明进军;
第四次与前三次相比,经历的时间显得很短,但却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科学与技术同步发展的景象。科学愈来愈技术化,技术愈来愈科学化社会走向科学化,科学走向社会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动不再局限于“地球村”,而是开始向宇宙进军现在部分太空资源已开始为人类所利用。无数事实说明,科学技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改变社会形态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科学技术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得以推广和应用的。培训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摇篮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即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需要依靠培训来实现。培训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育发展的水平。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及其传播应用,都必须以培训为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培训,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训同样也是生产力。正如科技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培训本身也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然而,培训作为科学技术的摇篮载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必要条件。
2、培训是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手段
管理活动把人们联系和组织起来并与大自然结合,形成了生产力并保证着生产力的运行。没有管理活动,就谈不上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巨型系统,其人为性最集中地体现在管理活动过程之中。有效的管理活动成功地将个体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利益动机、生活期望和行为习惯等有机凝合起来,使个体品格与社会公德协调一致,从而创造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然而,科学有效的管理离开成功的培训,就像是纸上谈兵一样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与时俱进,对管理目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程序产生正确认识,明确职责和义务,改变不良习惯和不切实际的生活期望等,才能使劳动者的观念、行为符合管理目标和程序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己成为一个崭新的技术系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不再单纯地表现为机器的普遍使用—人的手臂的普遍延长,还表现为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人的大脑的普遍扩展。从代替人的劳动这一角度看,科学技术己进入了“手脑并用”的历史新阶段,生产过程可以在电脑的控制下相对独立地运行,劳动者由以往的生产过程直接参与者变成了生产过程监督者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要求管理必须高度科学化和严密化。这不仅对劳动者和管理者在技术技能和科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且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态调控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这些,必须通过更高层次的培训才能解决。
3、培训是生产力中合格劳动者的孵化器
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创造者,始终处在生产活动的主体地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且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最终都是为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便人类得以继续生存和不断进步服务的。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把人培养成能制造和操纵机器设备的人,能在科学上、生产技术上有所发明创新的人,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的人培训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实现着科学的继承和积景,使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知识,将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科学的发展与后天的工业水平,日益重视培训经济效果的研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把生产力对培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的,资产阶级的利润和它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对现代培训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制约着培训。它制约着培训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培训内部的结构,它制约着培训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它制约着培训教学的手段。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培训,促进培训教学器材、方法和组织形式的改进和运用,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培训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可以使个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髓,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培训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弥补个人智能和素质的缺陷,调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良好健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培训可以使劳动者学习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理论,提高智力水平,完善劳动者所应必备的知识结构。培训可以补充劳动者的技能,使劳动者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训使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得到了发展。
4、培训是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劳动对象的充分利用的推进器
生产工具的先进或落后,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现代化的大生产是由劳动者操作机器设备,由机器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主要依靠设备的充分利用及其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劳动工具的机器及机器体系,无一不是知识和智力的物化因而,操作先进复杂的设备和装置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近年来,由于以PLC为核心的自动化和生产信息化培训的开展,促使了行业对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理性认识,很快全行业基本都采用了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线,促使了行业生产线的升级换代,提高了效益。
综合利用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从废弃物中提取出愈来愈多的新的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这种向深度和广度扩大的劳动对象同样包含着大量的智力成果。这些智力物化的唯一来源是劳动力的知识化和智能化,而劳动力的知识化和智能化直接取决于劳动者所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