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工业尚处在重化工业阶段,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来自赛迪智库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约为先进国家的10倍,工矿商贸每10万人事故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2倍多,煤炭每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多。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久前,“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的案例,如中石油的GPS车载终端中加装安全指标检测器,既提高了配送管理水平,更提高了安全环保能力,使超速车辆减少60%。而济钢集团通过实施安全信息化,201og生产事故降低11%,设备事故减少13%。
事实上,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安全生产是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业内人士分析,运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技术,并借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提供具有预测、预判、预控能力的管理手段,通过管控一体化,实现安全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这是安全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持续关注,也让这一领域充满了新的机遇。比如,在生产装备方面,数控化安全改造与提升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方向;在信息化方面,着眼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监控,GIS、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渐流行起来;此外,主打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设备也成为了市场角逐的热点。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的形势是:安全第一,卖方市场,产量为王。在这种背景下,实力雄厚的国有大矿都已经或准备把自己的矿井建成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矿井。当前的电液控制技术和煤机自动化水平已经为自动开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煤矿安全角度讲,自动化矿井才是真正的本质上安全的矿井,矿工的生命才更有保障,体面劳动的目标才能实现,矿工的幸福指数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