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电工学历和技术现状
截至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实施时,公司直属、控股和代管企业的农电工46.7万人,其中专科2.1万人,中专技校l2.7万人,高中9.3万人,初中及以下22.6万人,分别占4.5%、27.2%、19.9%和48.4%;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0.3万人,高级技师l4人,技师657人,高级工0.4万人,中级工1.4万人,初级工及以下44.4万人,分别占农电工总数的0.7%、0.003%、0.15%、0.8%、3.1%和95.1%。
与直属单位非农电员工相比,农电工整体文化水平明显偏低。另外,县供电企业员工和农电工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知识都亟待补充和提高。
二、高素质人才培训意义
鉴于目前农电工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针对性地开展农电工作培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举办适合农电工不同发展阶段的全方位培训,能够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国网公司“农电工素质能力提高计划”的按时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公司灵活应对竞争的能力。随着中央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层层贯彻落实,农村将成为未来我国发展的新天地,农电事业在未来电力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巨大变革,唯有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农电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提供优质的农电服务,提升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灵活应对的能力。
为公司农电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援。在农电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电工已不再是电网公司编制外的“游击队”,他们已正式纳入电网公司员工管理体系,农村电力管理及服务都要依靠农电工这支重要的力量。因此,培训农电工是在为公司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是农电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优化培训方式
对农电工培训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严格遵循“内容适用,费用经济,效果匹配”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易于让农电工接受的培训方式,能够让培训真正发挥提高员工素质的作用。根据国网公司教育培训规划所涉及的农电工培训内容,结合农电工的实际状况,有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脱产式培训。对电力生产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安全生产规程、电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术理论知识、职业道德规范都可采用脱产式培训。由于农电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专业知识系统学习的时间较少,而在农电生产工作中对电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电力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定期组织农电工进行脱产式培训。
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岗位工作实践,强化被培训者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农电工的岗位培训主要针对操作技术的应用和优质服务的实践能力,采用在岗位上边学习边实践的形式,可应用“传、帮、带”的方式,让有经验的农电工对缺乏经验或新的农电工传授技术要领,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并在岗位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体验式培训。对企业文化和优质服务内涵的培训,单纯依靠培训者讲授的方式不易让接受培训的农电工理解并产生共鸣,往往课堂上明白,工作中忘记,没有达到预定的培训效果。体验式培训方式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通过组织被培训的农电工参观属地公司的优质服务窗El,与优质服务标兵座谈,加深农电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对优质服务内涵的理解,增强农电工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优质服务的自觉性。
引导式培训。针对农电工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公司与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联系,定期组织安排学历教育培训,采取自觉自愿的原则,引导广大农电工主动参加学历教育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扩大公司整体人才密度。
契约式培训。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规范的相关要求,未来几年实现农电工全员持证上岗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提高培训效果建议
培训效果是企业关注和实施培{JIl的重点,为使培训真正服务公司发展实际,提高农电工整体素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制定培训计划前应明确培训目的,了解接受培训农电工的技术知识现状。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使其能实用有效,各单位要详细了解计划受训农电工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师,并在培训前将每一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与农电工、培训师和农电工所属企业取得共识,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创建农电工培训系统管理体系。农电工培训作为国网公司系统范围员工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电工的培训要改变过去临时的、间断的、非系统的状况。将农电工培训建成固定。长期系统的管理体系,形成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到培训教材编排,再到培训教师选择和培训课程实施,以及最后的培训效果考核等一整套清晰的流程,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每一项培训,从而保证农电工培训服务于公司农电发展战略。
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合理拉开农电工收入差距,对接受培训后工作技术提高的农电工根据技术等级给予相应的薪酬奖励。为提高培训效果,激励农电工主动参加培训,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必不可少。对培训后技术提高并能胜任更高岗位要求的农电工,可转入高一级岗位工作,获得对应的岗位工资;对培训后技术没有提高的农电工转岗到低一级的工作岗位工作,降低其原
有岗位工资。
有岗位工资。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分课程、分对象培洲效果的评估,逐步形成由受训农电工、培训单位和送培单位共同组成的培训评估机制,形成学员满意度评估、知识掌握程度评估、知识技术应用评估、培训经济收益评估四级培训评估体系。规范优化培训流程,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农电工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
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人才规划的指导下,农电工培训作为培养农电人才的重要环节,培训的重要性已被公司系统各单位认识,多项农电工培训项目已按部就班地实施。农电工培训系统正在逐步建设和探索中走向成熟,它对农电事业的发展将随着培训系统的不断完善显现出特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