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对全市煤矿的安全生产不断加强管理的过程中,禹州市委、市政府及煤炭主管部门始终把矿井“一通三防”特别是瓦斯治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没有丝毫懈怠,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
1.根据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及《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禹州煤矿的实际情况,市煤管局作出并执行了《关于切实搞好矿井风量监测和瓦斯等级鉴定的决定》。
2.对国有煤矿的安全装备,主抓了三个重点。一是开展了安全现状和安全欠账的进一步调查、清查,加大了安全投入补欠力度,要求坚决克服凑合生产现象。凡在限期内不按照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配齐并正常使用各种安全仪器特别是瓦斯治理方面的装备的矿井,一律无条件停产整顿。二是对矿井的通风性能进行了认真测定和鉴定,完成了各生产矿井以风定产的核定工作,杜绝了超通风能力生产和突击生产现象。三是开展了强制性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工作。截止2002年底,国有煤矿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了使用。
3.对乡镇煤矿的安全装备,主要狠抓了督促整改和完善。首先,以各煤管站为单位,由各执法中队负责督促,对安全装备落后、仪器带病运转、超期服役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全面清查。其次,完善安全措施,强制企业弥补安全欠账。通过调查摸底和分类排队,及时更换了超期服役和带病运行的设备、仪器、仪表及老化的供电线路。三是对二1煤生产矿井进一步落实按高沼矿井进行管理的措施,相继强制性配备了风电闭锁,安装了甲烷断电仪等设施。四是强制生产矿井推行壁式采煤,全矿井负压通风,局部通风实现双风机、双线路、自动倒台等。五是强制二1煤生产矿井安装使用安全监控系统,否则指令停产停顿,不予复工验收。
4.强化培训,注重提高操作人员素质。煤矿安全,以人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安全装备即使再精良,再齐全,安全保障亦无从谈起。为此,在强调安全设施装备必须齐全的同时,我们狠抓了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一是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对原河南省煤矿职工培训中心禹州分部进行了全面改造,优化了环境,购置了教学设备,并通过公开招聘,充实壮大了师资队伍,建成了“国际三级矿山安全培训基地”。二是从企业所需出发,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着力促使全市煤矿企业特殊工种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尊章作业。三是各煤管站、各煤矿企业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明显提高。四是通过对市政府委派到乡镇政府任职的安全矿长统一考核,对业务不精、安全监管不力的个别安全矿长予以辞退。同时,又新招聘安全矿长52名,充实到乡镇煤矿任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煤矿的安全监督管理。
5.强化管理,全力服务,确保安全装备正常运行。为切实把国家局提出的防治瓦斯“十二字”方针落到实处:一是加强了对瓦斯治理工作的领导,从市煤管局到煤矿企业,层层都建立和完善了通风、瓦斯管理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二是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不定时地对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与市技术监督局联合成立瓦检仪器检测中心,每月对生产矿井的仪器进行不低于4台的校正。四是成立了风量与瓦斯监测鉴定服务中心,除定时对生产矿井进行风量督查外,还专门负责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提供项目验收、装备装置、仪器维护及技术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