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从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被动行为引导员工转化为自觉自愿地执行规章制度的自律行为进行探索,阐述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基本涵义,揭示了其三大主要特征,阐明了应遵循的3种观念,同时指出建设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过程中应避免的几种错误认识。
伴随着供电企业的发展,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等不同的阶段,而今,以人为本、以自觉自愿为特征的安全文化管理已逐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1、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的基本涵义
1.1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涵义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有3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其中人员是第一位的。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战略一步一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提高企业和员工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就是要把安全生产的价值观、理念、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各项具体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以切实保障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1.2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理念、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行为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物质环境的总和。
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生产理念属于安全生产的精神文化。
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特别是任务落实、制度执行中的综合体现。
2、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的主要特征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在于安全隐患都有迹可循、安全事故都有苗头可查,但其迹象和苗头又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而事故和异常如能得到准确和迅速的处理,则可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决定了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2.1高度敏感
虽然1次违章、1个缺陷或1个异常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但是任何1次事故必定由违章、缺陷或异常所导致。因此,要切实保证安全,就必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生产中任何可能发生事故的细小疑问都保持高度敏感。敏感来自责任,敏感引起重视,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疑虑、排除隐患,就能在心理上和能力上都掌控着安全生产的局面。
2.2关注细节
生产过程中任何细微的错误或偏差都可能导致良好安全局面的逆反。安全生产就是要把基本功练好,使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生产流程都能按标准和要求做到位。制度、规则要细化,操作、执行要细致,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决拒绝“可能”、“大概”、“差不多”等模糊概念。
2.3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就是要有立即行动、雷厉风行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旦发现隐患或故障,就要快速反应,迅疾启动处理流程。快速反应能力是执行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需要有科学的作业流程、合理的人员搭配作保证,要求团队或个人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强、工作环境熟、平时工具维护好,能够随时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
3、建设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要观念先行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是灵魂、是动力、是方向、是具体行动的“总开关”,所谓“观念一变思路宽”。建设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应确立以下观念。
3.1以人为本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执行力的主体,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一项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的观念。
(1)“一切为了人”就是要把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工作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在工作中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2)“一切依靠人”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安全决策,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要保障安全,首先要靠人自身的能力,靠人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反应和判断,靠人具有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靠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的应急能力及敏锐性,靠人的正确思维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3.2规则神圣
规则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规程规定等,有时也指规律。规则神圣应该体现在制订、实施、检查、考核的全过程。
(1)制订规则必须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要谨慎、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系统性。所谓“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就是指规章制度要齐全没有疏漏,一旦发现有缺漏,应立即增补。制订规则,切忌随意、粗糙、华而不实或朝令夕改。
(2)规则神圣体现在对规则执行的态度上。首先,规则是前人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后人尊重并遵循,以免重蹈覆辙;其次,制度具有刚性,规则具有强制性,它们是企业有效管理、保持正常运转的底线,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始终忠于规则,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地按规则办事,这是每一位员工应有的态度。
(3)规则神圣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来体现,没有监督和考核,规则的落实和执行就得不到保障。
规则之所以神圣,在本质上是因为规则本身所追求目的的神圣。安全生产所有规则的制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安全,安全的神圣性不言而喻。当具体的规则与安全的目的相违背时,规则必须服从于目的。
3.3结果第一
结果第一的观念,是针对安全生产的过程而言的。结果第一,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始终瞄准安全这个目标不偏离,正确处理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等关系,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推托安全生产的责任,执行的过程必须服务并始终服从于安全这个目标。
安排和执行任务前,要考虑该工作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人员的、设备的、技术的、环境的等),要采取哪些预防和预控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和消除安全上的偏差和隐患;任务完成后,应对安全状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定专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常具有重复性,并有规律可循,及时进行总结有利于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建设安全生产执行力文化的几种错误认识
(1)要避免“执行就是要结果,一个差的结果比没有结果强”的错误认识。安全生产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安全生产的结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不安全,没有中间状态,因此,在安全生产中不存在没有结果或者差的结果。所谓没有结果或者差的结果,在本质上都是不安全,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
(2)要避免“不要把精力放在落后的员工身上,那样只会降低执行力”的错误认识。依照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每一名员工好比木桶上的一块木板,任何一块木板的损伤都是安全生产最大的威胁和隐患。安全生产遵循100-1=0的原则,来不得半点马虎,也不容许落后员工的存在,特别是在生产一线、生产现场。落后员工正是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关键点和入手点。
安全生产中落后员工大致有3类:一类是有能力先进却不愿先进,这些员工的问题主要在思想上;第二类是想先进而没有能力先进,他们缺少具体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法和技能;第三类是没有能力也不希望先进,他们既缺乏能力又丧失信心,在安全生产中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管理者需要仔细研究,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做到对症下药。这是一项复杂而带有系统性的工作。
(3)要避免“凡是决定的就是对的”的错误认识。安全生产讲求层层把关,讲求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如调度对计划的审核、接令人对调度的发令审核、监护人对操作票的审核等。如果一路盲目照办,不对已经决定了的事进行审核、校验、甚至再思考,那就会对可能存在的疏漏、事故隐患失去察觉,对可能发生的违章指挥失去纠正的机会。因此,在安全生产中,要敢于对“已决定的”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方面消除疑虑,增强安全信心;另一方面做到安全措施严密,没有疏漏。最终,“凡是决定的”,都要接受安全生产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检验,真正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定”才是正确的。
(4)要避免“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的错误认识。安全生产需要讲究速度,速度是能力的显示,有时速度可以避免事故的扩大或是阻止事故的发生。但任何速度都要建立在判断和操作准确无误、周全细致的基础之上。过分强调速度而忽视细节,反而会导致事故。安全生产需要追求完美,要认真、乃至较真,要一丝不苟。不能力求完美的原因不外乎思想上不重视、作风上不严谨、能力上不扎实。追求完美是安全生产应有的一种素养、一种思想境界。
在安全生产上还要反对“先有行动,后谈目标”、“先开枪,再瞄准”等一些错误观念。偏差就是隐患,脱靶就是事故,安全生产不是玩游戏,出了事故不可以从头再来。